隨著中國時尚消費越來越洶涌,更多的服裝企業(yè)希望通過成功的商業(yè)品牌模式為自己的發(fā)展提供經營借鑒,其中在中國服裝界引起最多關注的便是ZARA、ONLY、JACK&JONES等快速時尚類的國際品牌。當一個個中國企業(yè)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xiàn)這種模式的復制,以達成自有品牌的快速發(fā)展的時候,他們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ZARA是如何將它的產業(yè)擴大到全球各個地區(qū),又是如何將他們的貨品進行各個地區(qū)的完善。
快速的消費市場反饋以及豐富的產品設計來源。散布在全球64個國家近1000家ZARA門市,由店員收集最新的消費市場信息?偛恳来藳Q定哪些款式可以增產類似款,或者停產。店面接到店面的任何顧客反映,也可以隨時與市場經理聯(lián)絡。設計部門立即根據(jù)市場信息停住或改良款式。ZARA位于總部的300人設計中心,從來不舉辦時裝秀,甚至因為經常變換服裝款式,連衣服目錄都沒有。ZARA以市場導向、生產導向的,因而應隨市場變化而隨時設計產品。ZARA設計師并不試圖創(chuàng)造流行,但必須掌握流行,他們經常旅行世界各地,看展覽了解市場流行動態(tài),并立即將這些元素融入到新設計之中。為了快速更新,ZARA一年推出2萬多件新設計的服裝,一天就會設計出70件新作品。
高效的集成式生產模式與高速的物流配送系統(tǒng)。工廠工作人員收到設計師的原型裁片,在電腦上以最節(jié)省布料成本的方式排版。布料裁剪后,按服飾各部位的布片分袋包裝,送往工廠生產。為追求速度,代工廠50%以上在西班牙總部附近區(qū)域,以及摩洛哥和葡萄牙。任何地方代工的產品最后都集中到總部,再統(tǒng)一配送出去。ZARA總部有世界最長的成衣地下軌道。工廠縫制完畢后,通過綿延十幾公里的地下隧道里的自動軌道,將一批批成衣送回ZARA工廠,進行質驗包裝。ZARA工廠的工作人員負責整熨、質驗,無誤后貼上標簽交由機器包裝。包裝好的服飾通過輸送軌道自動分類,先送到代表各國市場的衣架上,再依據(jù)包裝上的條碼,由輸送帶分類到代表各門市的盛裝盤中,物流中心1小時可以處理6萬件衣服,最后裝箱交由貨車運輸,ZARA位于總部的物流中心一周出貨約260萬件衣服。無論運到世界任何地方,ZARA的新衣服最慢48小時內一定抵達店面。到歐洲市場的產品,由送貨車送貨,只要離開歐洲市場,例如到美國、亞洲,為了趕上架速度,一律乘坐飛機。
終端設置的“高開低走”以及“饑餓”療法下的市場節(jié)奏,從創(chuàng)立至今,ZARA從不做廣告。不管到哪個城市,一定選在最繁華的大街上,與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站在一起。雖然搶占時尚大街,ZARA卻號稱要做到“人人負擔得起的時尚”,其價位只有大品牌的1/10到1/5,卻營造了奢華風。ZARA是一家流行服飾店,但更換商品的速度卻好像便利店。一周送貨兩次;一件衣服從設計到店面上架時間最長不超過14天。48小時內,任何一件服裝微電子技術中以快速物流系統(tǒng)運到世界各地的店面里。為了快速,一年前各式布料早已采購好,擺在設計中心附近的倉庫里,設計師需要什么布料都可以立即調出。以“款多量少”的市場營銷方式,使得每一款服裝在店面里的“保鮮”時間極短,每位消費者如同在超級市場購物一樣,保留下來的也許是這個地區(qū)的最后一款ZARA服裝。使消費者與消費者在產品購買間進行競爭,使產品在市場中形成所謂的“賣方市場”。
高度集成的生產體系及高資源配置的終端。
ZARA生產重心50%以上放在西班牙總部附近。其他歐盟國家的生產占20%,亞洲生產不到三成。為什么ZARA敢于顛覆“out-sourcing”低成本外包模式,反而采取“near-sourcing”這種成本較高,但離西班牙較近的代工模式呢?ZARA考慮的不是成本多貴而是利潤有多高!快速反應是他們的利潤來源。在西班牙總部旁邊就有11家工廠,外圍兩小時車程內的代工廠無數(shù),雖然西班牙工資比亞洲高,但“快最重要”。ZARA不管是銷售增長率、利潤率以及國際化速度都比GAP或H&M高10%以上。有趣的是,ZARA的成功是采取垂直整合這種公認的“過去式”的模式。從采購、設計、生產、物流再到店面,ZARA大都自己包辦,全部的店面都是自營,只有少數(shù)市場太小或者文化隔閡太大的市場,才找代理商。因為ZARA自認為最快速,他們認為只有自己來才最快,溝通最迅速。
-- 來源:中國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