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質監(jiān)局對高陽縣毛巾市場展開暗訪,并購買24個品種的毛巾產品進行檢測,其中8批樣品未標注棉含量,無法檢驗和判定;經對其余16批次樣品檢驗,僅1批合格,合格率為6.25%,這與其他省市毛巾抽查合格率80%以上的結果相比,差距巨大。
有關人士指出,近來上海、江西、貴州、四川等地抽查發(fā)現(xiàn)的不合格毛巾產品,相當一部分是河北省生產,毛巾質量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河北產品的良好形象。
毛巾作為河北省紡織產業(yè)重要產品,約占全國同類產品總量的38%以上,企業(yè)總數近2300家,產地主要集中在高陽、蠡縣和晉州等地。據統(tǒng)計,全省有各類毛巾紡織機械約4萬余臺(套),從業(yè)人員17萬人,年產毛巾40億條,年產值約150億元,在全國毛巾行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河北省多數毛巾紡織企業(yè)規(guī)模較小,生產設備落后,使用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產品檔次普遍偏低,質量問題十分突出。2007年以來,河北省共監(jiān)督抽查毛巾產品98批次,檢驗合格49批次,合格率為50%。
據介紹,被抽查毛巾產品的不合格項目主要有:纖維含量成分不足,以滌綸或粘膠纖維冒充棉纖維,有的甚至同時添加滌綸和粘膠纖維,嚴重影響毛巾的使用性能;pH值超標,按照國家標準要求,pH量值范圍為4.0~7.5,抽查不合格產品pH值大多在8.1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9.8;色牢度不合格。
毛巾產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yè)為降低生產成本,隨意減少生產工序,對經過染色、整理后的產品沒有進行充分水洗,甚至使用一些價格低廉的染料、涂料進行染色和印花,致使pH值偏高;二是部分企業(yè)對原材料的進貨把關不嚴,或為降低原料成本故意使用質量差、價格便宜的紗線進行織造;三是部分企業(yè)沒有試驗室,缺少必要的檢測設備,又不愿花錢到有能力的試驗室進行檢測,只簡單地用pH試紙來進行檢測。
--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