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波繼明紅幫服裝研究所、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工藝社60名學生獻上了一份特別的“國慶節(jié)”禮物??60款不同年代的服裝。這份禮物的展出立即受到了全校師生的關注。
“這是上世紀50年代流行的列寧裝,當時蘇聯與我國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兩國友誼不斷增加,從蘇聯流傳過來的服飾也成為我國的流行服飾;這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中山裝,當時服裝款式漸趨一致,色彩單調,不分男女、不分職業(yè)的軍裝開始盛行;這是上世紀70年代出現的喇叭褲,一度成為街頭的時髦服飾……”學院技術指導老師汪建平前天指著一套又一套不同款式的服裝向記者介紹著。這60套不同款式的服裝,雖然尺寸比一般正常的衣服縮小了好幾倍,但做工精細,從最早的旗袍,到色調單一的列寧裝、便裝,再到今天絢麗多彩的奇裝異服……如同一幅穿在身上的歷史畫卷,這60款不同年代的服飾分明就是一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服裝變遷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
設計、制作60款不同年代的服裝,作為獻給新中國60華誕的禮物。上學期末,“紅幫”第六代傳人江繼明老師提出這一想法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贊同。于是,從暑假開始,工藝社的60名同學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一在他們看來意義非凡的活動中,找款式,尋面料,這學期一開始,60名同學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設計、制作,到前天,60款服裝終于宣告完成。
一名張姓同學高興地說,這次活動讓她看到,新中國成立60年來,人們的衣著服飾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他們就想通過這一方式讓所有的人在看到服飾變化的同時,看到我們新中國的發(fā)展變化。
-- 來源: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