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FashionVictim(時尚的犧牲品),不僅僅是那些穿著圓點緊身上衣和花格子裙的女人。在廉價高街服裝盛行的英國,去年平均每人扔掉的服裝竟重達30公斤。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血汗工廠里工人們?nèi)找岳^夜地縫制西方世界的潮流服裝。當我們穿上那些新款時裝,我們必須對我們的行為保持懷疑的態(tài)度,
我們不能對新的潮流來者不拒。讓時尚不再有受害者……
時尚沒有受害者
在廉價高街服裝盛行的英國,去年平均每人扔掉的服裝竟重達30公斤。BBC最近推出了一本全新的在線時裝雜志Thread,它是一本專注于推廣環(huán)保時裝的雜志,其口號是:Fashionwithoutvictim(時尚沒有受害者)。
Thread的時裝大片風格清新又十分光鮮,完全貫徹了該雜志的環(huán)保理念,但絲毫也不顯簡陋和寡淡。能夠登上這本雜志的時裝至少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使用環(huán)保面料、采用環(huán)保的生產(chǎn)和貿(mào)易方式、循環(huán)再生服裝或古董服裝。
創(chuàng)刊號的主題是深入探尋環(huán)保時裝業(yè)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寫板塊中揭露了廉價服裝背后的血汗工廠的真相;歸納出今夏環(huán)保時裝界的幾大潮流元素-如今的環(huán)保時裝已不再是單調(diào)乏味的代名詞;推薦當紅的環(huán)保時裝品牌;教年輕人如何從一件時髦單品開始接受環(huán)保時尚。此外,他們還歸納出時尚界的新A-Z,整理出一個詳細的環(huán)保組織索引介紹。
作為創(chuàng)刊活動的一部分,BBC Three在4月22日開始播出一部四集系列節(jié)目:"血、汗和T恤"。該節(jié)目記述了六位非常愛趕時髦的英國年輕人在印度棉廠里體驗工人生活的經(jīng)歷,他們在逼仄的工作車間里為英國高街品牌做衣服,晚上只能睡在縫紉機旁邊。這樣的切身經(jīng)歷改變了他們對廉價服裝的看法。
誰是時尚的受害者?
"每個人都是FashionVictim(時尚的犧牲品),不僅僅是那些穿著圓點緊身上衣和花格子裙的女人。"米歇爾-李(MichelleLee)在她的新書《時尚犧牲品:我們與著裝、購物以及風格消費之間的愛與恨》)(FASHIONVICTIM:Our Love-HateRelationship With Dressing,Shopping and theCost of Style)中這樣說。
這本書在今年2月出版,《紐約時報》書評對它的評價是"這是一枚嵌入時尚界的柳釘,這本書揭示了時尚世界的商品哲學、血汗工廠和名流衣櫥。"
這本書的作者米歇爾從大學實習階段開始就在時尚媒體任職,在CosmoGIRL創(chuàng)刊之后,她成為了這本雜志的編輯;25歲時,她已經(jīng)成為了Mademoiselle雜志的高級編輯。
是什么原因促使米歇爾決定寫作這本書?
米歇爾的回答有些戲劇性-"2001年的春天,我站我的衣櫥前,再一次被"我今天上午該穿什么的想法"所壓迫,這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坐下來開始思考時尚到底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多大影響,我決定寫下我的想法。"
身為Mademoiselle(這是一本康德.納斯特媒體集團旗下的高級時尚雜志,米歇爾離開后不久,因為內(nèi)部調(diào)整,這本雜志已經(jīng)?)的高級編輯,每天在康德.納斯特大樓的自助餐廳里,面對一群仿佛在進行時裝秀的同事們,米歇爾總是覺得焦慮。
"我想我是他們中最大的時尚犧牲品,這是我有資格寫這本書的原因。"米歇爾說,"時髦的受害者豈止是那些華而不實的人?"
她并不是一個激進的時尚批評者,她反復(fù)聲明這一點,"雖然我在書中對這個產(chǎn)業(yè)進行了批評,但我不想讓人們認為時尚是糟糕的。因為時尚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積極的影響。"
的確,時尚首先讓我們在心理上自我感覺良好。"我們必須對我們的行為保持懷疑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對新的潮流來者不拒。"寫下這句話的時候,相信米歇爾的頭腦是理性的,但在紛亂的現(xiàn)實面前,米歇爾仍然被無數(shù)有關(guān)服飾的難題困擾,仍然氣餒于自己的衣服永遠不夠穿。
以往我們提到FashionVictim,往往是嘲笑那些被Logo崇拜癥弄壞品位、對每一次新的潮流來者不拒的人,但顯然這只是FashionVictim的最低段數(shù),"我們都是FashionVictim,包括總是被評為最佳著裝人士的詹尼弗?洛佩茲和格溫尼斯?帕爾特羅"-米歇爾在自嘲之后,也沒有忘記拉上名流墊背。
追捧時尚的低段FashionVictim自不必說,而標新立異者也是在創(chuàng)造小眾的時尚,那些大都會里的街頭青年因為反感大名牌的拜金氣味自創(chuàng)出許多古靈精怪的設(shè)計,結(jié)果總是被主流時尚吸收成為新的時髦元素。
"所有的FashionVictim都無法逃脫時尚業(yè)的操縱",這話有些聳人聽聞,但米歇爾確乎在書中舉出了可觀的例子。從1865年就開始的高級成衣展自不必說,在許多具體的環(huán)節(jié)中,設(shè)計師和制造商也在蓄意挑動人們的購買欲。
例如不少品牌在衣服尺寸上進行改革,推出所謂vanitysizing,設(shè)計師說通;\統(tǒng)的尺碼已經(jīng)不適合千變?nèi)f化的體形,在通常的尺碼以外,又上下設(shè)置出大碼和小碼的浮動,你進了試衣間,穿上了比往常的尺碼更小號的衣服-這讓你感覺好極了-但這種暗示只是一個錯覺,你的身材并沒有因為穿上看起來更小尺寸的衣服而變得更好。制造商和設(shè)計師常常用這些小伎倆來鼓勵人們繼續(xù)購買自己的產(chǎn)品。
雖然這些"時尚陰謀"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時尚批評家提出,但FashionVictim終究是具有勇敢的自我獻身精神。她們一邊看醫(yī)生一邊將腳尖擠進當季流行的尖頭皮鞋,一邊對時髦冷嘲熱諷一邊按照最新的時尚雜志給自己添置新裝,和米歇爾一樣每天翻出一柜子衣服試穿但總拿"還差一件"做口頭禪,為了一件喜歡的衣服花三個月的時間減肥,在名牌打折時一通狂購好像揀到便宜……
對于這些狂熱的FashionVictim,設(shè)計師PhillipBloch說:"我們沒有辦法根除這個頑癥,這不僅僅事關(guān)品位。"時尚在某種程度上總是能激發(fā)敏感者的興奮和熱情,雖然這種熱情顯然是非理性的。
看看那些無事生非的時尚評論-"別買那些嶄新的牛仔褲,如果太新了,它們反而顯得過時;如果買仿舊的款式,也會被人認為矯情;如何穿出那種地道的舊的感覺的確是一個問題。"-在這些繞來繞去的話題背后,就是每年美國產(chǎn)生的400萬噸衣物和紡織品垃圾。還是米歇爾說得對,我們繞來繞去,在時尚圈套中都得老實投降。已故的意大利時裝設(shè)計師莫斯基諾是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愛在自己的設(shè)計中大膽調(diào)侃,比如在外衣上印上"FASHIONVICTIM"或者"BORN TOSHOP",對于天生購物狂來說,不知道生在這個物質(zhì)豐盛的時代是幸福還是罪過。
當我們刷爆卡的時候,我們痛恨時尚,當我們幸福地被虛榮占據(jù)時,我們愛慕時尚。無論愛恨,我們都逃不脫FashionVictim的命運。
新聞來源:鳳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