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實話實說,很久沒去商場shopping了,不是沒有購物,只是沒有去商場而已。細論起來有N多個理由。
在我看來,各大商場都是千店一面,服裝品牌重復率高,無非都是歐時力、艾格、Esprit、Only、Veromoda、貝拉維拉、Cara、阿瑪施、韋歐猶思、芮瑪?shù),高檔一點的商場有Maxmara、Tommyhilfiger、Palzileri、紀梵希、Zara等, 還有就是一些個大家熟悉并認可了的男裝品牌和運動品牌。置身商場我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不僅“千城一面”,更是“千店一面”:相近的經(jīng)營規(guī)模、相近的裝修風格、相近的商場布局、重復的商品品牌,連促銷海報都“像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清一色的雷同、一律的高、大、全使我喪失了商場購物的樂趣,我納悶:一些個性化很強的二、三線品牌為何難以進駐商場?
還有就是服務的細節(jié)。大商場通透的店面、高檔的陳設、適宜的空氣質(zhì)量、周到的服務的確沒得說,但我這個“上帝”在里面購物還是顯得不自在。剛摸一件衣服,“熱情”的導購就上來一通“勸買”,我?guī)缀鯖]有獨自審視和品位的時間,有些導購又過于冷漠。一位新華社的朋友與我交流購物心得時,不無感慨地說:“商場里有兩個服裝品牌,他們工作人員的熱心勁讓人生畏,為了拉近與顧客的距離,導購寸步不離不說,還一個勁地套近乎:‘姐,你的頭發(fā)好順滑啊,做離子燙了吧!’、‘美女,你的包好漂亮啊’等等,聽起來有些反感!蔽依斫饽鞘巧碳姨岣叻⻊盏氖侄危瑢з彑崆榈摹坝头绞健憋@然是商家結合心理學原理精心培訓過的,但遺憾的是有些人卻未必領情!靶枰獣r你無處不在,不需要時靜寂無聲”,我認為這才是服務業(yè)的最高境界,過與不及都不好。還有就是要真誠。
再有就是服裝的款式,這也是我不愛在商場shopping最直接的原因。我總感覺大商場的衣服缺乏靈動和生氣,它們“高高在上”地懸掛在那里,價格、質(zhì)地有余,個性和貼心度不足。也許是職業(yè)和個人喜好的關系,我個人覺得商場服裝普遍有些“板”和“正”,線條過于硬朗,我所想要達到的那種氣質(zhì)在那些衣服上找不到,因此也就沒法產(chǎn)生把它們帶回家的欲望和沖動。簡單一個理由:服裝雖好,但不招人愛。我奇怪,做工質(zhì)地好的品牌服裝為何反而不及二、三線的服裝那般有個性、討巧呢?
到這也許有人會問我:那你說說你都上哪里去購呢?不瞞您說北京的動物園。我可不是去那看什么動物的,我流連于那里的服裝批發(fā)市場。較之高檔商場而言,動物園服裝批發(fā)市場憑借超低的價位、流行的款式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青睞,它注重與世界潮流接軌,準確把握流行脈搏。在那里,沒有準入的通行證,所有商家公平競爭、一視同仁,只要給錢有位都可進駐。那里的商品種類應有盡有,時下最時髦的款式、最炫的花樣充斥著每個角落。各店鋪的衣服大多數(shù)都不太重合,店面或者平鋪直述或者根據(jù)自己所售的服裝形成了店主的個人風格,好似把某條街上的特色小屋搬到了一個大廈的空間里。在那里,只有拿不動的沒有買不起的,從外衣到褲子到帽子、圍巾到襪子、鞋到飾品,花上為數(shù)不多的錢就能置好幾身行頭,把自己裝扮成N種風格的百變女郎,讓人頗有淘貨的樂趣和購物的成就感。
我最享受的還是那里購物的隨性。穿梭于幾萬種草根品牌或哈日哈韓的服飾海洋中,沒人打量你,注意你,也沒人留意和介意你在里面究竟逛了幾個回合、問了幾回價,即使戴著草帽、穿著打漁鞋也沒人攔著你不許進去,打著哈欠啃著玉米棒子的也無人介意。那里的店主每天閱人無數(shù),言語也不多,俘獲人心的就是他們最自信的商品,買不買隨你去。這種看似冷漠的交易方式倒給人平添了幾分購物的松弛,讓人頓時沒有了在大商場時的緊張和小心翼翼。您可以隨意撫摸他們的商品,從里到外細細翻弄、端詳,即使不買也沒什么愧疚感,無需承載任何心理負擔。
我愛去動批,我的姐們愛去官批,她們并非是在商場消費不起的主,但就是愛獨享批發(fā)市場那份購物的親近。從關注批發(fā)市場的那一天起,我一直目睹著它們的變遷,從傳統(tǒng)的擺地攤式的自發(fā)性經(jīng)營,到今天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高檔商圈和寫字樓的形成,批發(fā)市場分流了商場相當大規(guī)模的人流,新聳立的大樓更是鱗次櫛比,蓋一個火一個,其購物規(guī)模和環(huán)境已不亞于商場。我唯一擔心其人滿為患后安全消防設施是否能進一步地跟上。
大商場的服務熱情,但我卻感到冰冷;動物園的小商小販們服務冰冷,但有時卻能感到一種熱乎。我想造成這樣感受的絕不是價錢和貨品受歡迎程度本身,還應有一些諱莫如深的東西在里面。當批發(fā)市場擦肩高檔商場,當時尚名牌遭遇草根品牌,我們的商場要象批發(fā)市場學些什么呢?
-- 來源:聯(lián)街網(wǎng)